内黄县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支持。为做好项目实施,推进政策落细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等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组织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促转化、推技术、做示范等公益性职能,引导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集成组装先进的技术模式,由点及线到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聚焦重点,服务大局。着力推进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聚焦大豆、玉米、花生、尖椒等主要粮油菜作物,以县域为单元,打造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筛选推广适宜品种,形成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落实大豆、玉米、花生、尖椒等推技术提单产技术要求。
(二)坚持目标导向,分块实施。以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为导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配套设施设备,加大力度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促进基层农技人员更好履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壮大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力量,鼓励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全流程、高质量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招募一批关键时刻顶得上、技术服务有特长的特聘农技员(含特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下同)。
(三)坚持过程管理,注重实绩。以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注重项目任务组织落实质量与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通过集中交流、现场点评、实地核查、交叉评估等方式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绩效评价,确保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更具客观公正性、更体现财政绩效目标。
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活力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在稳口粮、稳玉米、扩油料、扩蔬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推介一批重要粮油椒作物主导品种,推广12项农业主推技术,在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开展20场(次)以上的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对全县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育6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县域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招募8名特聘农技员、20名防疫专员,培育102名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主体。
1.促进大豆、玉米、花生、尖椒等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强化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作用,贯通农业科研、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主要依托市县农技推广机构、地市农科院所、大豆玉米花生尖椒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等,落实高油高产品种筛选、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普及等应用任务。
2.强化稳产保供任务技术服务支撑。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坚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制度,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健全技术服务协作机制。做好豇豆农药残留治理工作。
3.加强先进的技术试验示范落地应用。一是高标塑造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增强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能力。结合县域农情实际,加强行业协调统筹,建设5个长期稳定、作用突出的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规范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管理,遴选推荐省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每个基地要按照标准统一树立“202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标识牌,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健全管理评价制度,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带动作用。二是精准培育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主体,增强农业科学技术辐射带动能力。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遴选科技示范主体,每个乡镇(区域)农技站对接服务不少于10个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方式,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其科学种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其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三是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支撑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聚力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组成的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健全“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责任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实行技术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农技指导员负责指导5个左右行政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做好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二)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一是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机制。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规划,用好线上培训“云学”平台,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培训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论坛交流等培训方式,优化创新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实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聚焦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团队能力提升,完成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分产业、分层次、分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项目负责人、信息员、首席专家等人员参加省级骨干人才培训,组织骨干农技人员参加市级培训,组织农技指导员参加县级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3天。三是完善农技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推动收入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紧密挂钩,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成果申报、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管理。实行特聘计划全覆盖,特聘农技员8名,特聘防疫员20名。制定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指导意见,不断规范特聘农技员管理,核定招募计划、规范招募程序、完善续聘管理,将“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逐步吸纳为农技推广服务重要力量。要完善遴选办法、规范购买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管理,实行稳定聘任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做好特聘农技员信息化管理服务,完善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特聘农技员服务管理,广泛宣传特聘农技员优秀典型。
(四)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引导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作业标准,特别是农机手技术服务标准等,集成综合技术方案,逐步的提升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投入品精量施用等科技服务水平。发挥涉农科研院校在人才、成果、平台等方面优势,开展星级农技推广区域站与科技小院联建试点,加强农技推广人才教育培训,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1.优化县域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探索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推动县域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对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的承接作用, 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特聘农技员招募、先进的技术示范展示等工作。
2.深化农技推广模式研究。坚持“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原则,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突出应用导向,着眼服务效能提升,大兴调查研究。围绕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高站位、宽视野、多路径总结研究农技推广主体作用发挥、农技推广平台载体建设、农技推广制度机制创设等方面经验得失,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技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1.全力推进线上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要农时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引导农技人员、科研专家、特聘农技员等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等信息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培训与指导服务。优化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问答、农情预测预警、市场信息分析等多种类型服务,将农技人员平台问答情况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轻简化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向纵深发展。
2.强化平台应用与管理。加强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动态、文件材料、能力提升、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数据填报和更新工作。健全多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索推进农技员、特聘农技员注册及核准机制,全面拓宽平台的覆盖面和使用率。
(二)8月-9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遴选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主体,遴选特聘农技员,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筛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三)10月-11月,建立完整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相关运行管理机制,并将工作任务和制度上墙公示;组织专家组,编制小麦、玉米、花生、蔬菜高产高效栽培作业规程;农技指导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完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物化”补贴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知识更新培训。
(五)12月,完成对农技指导员的绩效考评,并对项目进行自查自评,形成总结报告。
1.农技人员推广服务补助。大多数都用在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产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流量)费等;聘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所产生的劳务费、交通费等。服务补助按照县有关差旅补助标准并结合实际下乡指导天数(上传中国农技推广APP工作日志数量)进行补助。该项支出不允许超出项目资金总额的35%。2.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结合我县产业需求特聘6名农技人员,原则上特聘农技员服务补助不超过3万元/人/年。3.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服务补助。大多数都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所需的物资投入、培训观摩活动以及示范基地制作标牌等所需费用。该项支出不能低于项目资金总额的25%。4.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补助。大多数都用在基层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包括教师授课费、教材费、场地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该项支出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5.信息化服务建设补助。大多数都用在科研教学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情信息咨询、技术科普、培训视频制作等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的费用。该项支出不允许超出项目资金总额的5%。6.其他补助。大多数都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宣传报道、绩效考评等相关联的费用。该项支出不允许超出项目资金总额的5%。
(二)畜牧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共计94万元(其中特聘农技员补助3万元、防疫专员补助60万元)。
1、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能力素质提升、信息化建设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其他相关联的费用,不高于75%。一是用于订购科技专业方面技术书籍,畜牧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费用;二是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所需费用;三是用于制作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标牌、技术指导手册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印刷、制度建设等相关费用。
2、基层畜牧业科技示范展示补助,不低于25%。大多数都用在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展示所需的物资投入。
3、特聘农技员补助。特聘畜牧农技员2人,大多数都用在特聘农技员劳务费等,共计3万元。
4、防疫专员补助。生猪大县特聘防疫员20名,大多数都用在防疫专员劳务费,共计60万元。
(一)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紧紧围绕2023年项目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动有关政策衔接配套,定期开展项目调度,准确掌握执行进度,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绩效管理。积极通过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等推进任务落实,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1号)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做好补助对象、资金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工作任务公开制和三方考评制。强化对技术指导员的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作补助挂钩,奖励先进、督促后进,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强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系、提高推广信息化水平等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充分的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总结宣传。充分挖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为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认真做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遴选推介、“寻找最美农技员”、“最受喜爱特聘农技员”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经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