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content
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是统筹粮食产销区协调发展、引导粮食有序顺畅流通、促进区域粮食供需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法。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产业大省,安徽省粮储系统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探索新时代粮食产销合作新路,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抓产能保障产量规模、抓种子保障品种品质、抓耕地保障农田建设、抓粮仓保障仓储设施、抓产业保障加工能力……安徽省粮储系统以强化资源禀赋为支撑点,从多方面发力,持续夯实粮食产销合作基础。
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约83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1300斤,超出全国中等水准300多斤;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全国6%的粮食,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安徽省制定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指导意见,实施千亿斤江淮粮仓专项规划,逐步的提升粮食产能。
截至2023年底,安徽拥有农作物种子主板上市企业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2家,国家级制种基地(大县)5个、省级制种基地13个,种子销售额居全国第三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
安徽省粮储系统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一直在优化产业体系、丰富产品品种类型,着力打造“皖美粮油”品牌,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近两年全省粮油加工产值均超3000亿元,规上粮油加工公司超过1600家,稻谷、小麦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前四。
长三角一体化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安徽省粮储系统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安徽与沪苏浙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建立健全省级会商协调机制,筹备四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要领导参加的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与合作会议,积极发挥粮食行业协会作用,指导协调长三角地区结对合作帮扶城市加强合作,着力拓展粮食产销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层次。
安徽省粮储系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机遇,采取租赁、承包、联营等形式,建设一批优质粮食供应基地。在长三角地区组织“皖美粮油”专场推介会,提高皖粮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安徽年均净调出粮食超1000万吨,其中调往沪苏浙近500万吨。
开展区域粮食流通更需加强协同监管。安徽省粮储系统建立健全跨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联合执法、立案合作、案件协办、市场风险管控和执法一体化建设,推动信息互通、人员互动、案件共查、市场共护、资源共享和企业信用评估结果互认互通,为粮食产销合作规范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为适应规模化现代化合作需要,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安徽形成“科研院所+企业+基地”“企业+农户订单+产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安徽省粮储系统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科教资源,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打造科学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安徽省粮储系统积极引导粮食企业与销区开展绿色优质粮食订单种植、订单收购、订单储备、订单销售等,推动“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粮食产销合作。六安市、滁州市发挥本地粮源优势,积极与上海市、浙江省等加强政府储备合作,2023年累计增储超10万吨。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安徽省粮储系统主动拓展产销合作深度广度,与近20个省(市)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组织企业到销区实地调研、当面洽谈,进一步畅通合作渠道。在此基础上,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帮企业借力扬帆、拓展市场。
按照建设“农业强省”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安徽省粮储系统积极打造具有本省特色的优质粮油品牌,通过充分挖掘安徽人文历史、地理生态和资源禀赋优势,整体规划“1个省级公共品牌+N个市县区域品牌+N个企业品牌”皖粮品牌矩阵:以省级公共品牌突出“皖美粮油”印象标签,聚力打造安徽优质粮油整体形象;以区域品牌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培育“芜湖大米”“怀远糯米”“含山大米”“涡阳大豆”等品牌;以企业品牌突出产品特点,持续提升联河大米、正宇面粉、燕庄麻油、王仁和米线等品牌知名度。
提升“皖美粮油”品牌价值,需要精准把握品牌内涵,突出标准质量。安徽省粮储系统着力实施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制定《安徽粮油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矩阵宣传、立体营销、密集推广,充分的利用各类展会、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等销区品牌宣传力度。
截至2023年底,安徽共有“中国好粮油”产品40个,“安徽好粮油”产品157个,有21家企业获得年度中国粮油加工公司“50强”“10强”称号,粮油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5个、中国驰名商标33个。(阚少林 董辉 张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