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心制造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的米面粮油
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制造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制造业也取得了非凡发展成就。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如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正在一步步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的强劲国际竞争力。
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农粮央企,中粮集团以助力国人饮食升级为目标,从新中国初期研发生产蛋托、罐头,到改革开放后的研发制造的第一瓶符合国际化标准的葡萄酒、改变消费习惯的小包装食用油,再到现在更健康、更营养的米面粮油等全品类饮食,从始至终坚持“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初心使命,用“粮”心制造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中国初期,物资匮乏,百废待兴,建立中国自己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在当时“封锁禁运”的严峻现实下,中粮进口大米、小麦、食糖等食品保障国内粮油供给,扩大出口为国家创汇。在我国最初奠定的工业基础中,有相当一批项目是靠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由中粮集团用一车皮一车皮的大米、小麦、罐头、肉制品等紧缺的农副产品换来的。
上世纪50年代,中粮在接受国家罐头出口任务后,立刻投入研发,反复实验,最终制造的梅林罐头成功征服了欧洲人的味蕾,使中国的罐头出口数量飞速增长。伴随着外贸业务的发展,中粮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出口农副产品的单项生产基地,同时还订立行业标准、扶持建立了一批专供出口的加工专厂、专车间,奠定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基础,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1983 年,长城干白葡萄酒在英国伦敦第 14 届国际评酒会上斩获银奖,获得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这是自 1915 年巴拿马赛会后 70 年来,我国酒类再次获得国际大奖。长城干白葡萄酒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粮研发的第一瓶符合国际化标准的葡萄酒,诞生于1978年,填补了中国干型葡萄酒的空白。之后,第一瓶干红和第一瓶起泡型葡萄酒相继在长城诞生,中国葡萄酒开始从以甜型为主转向与国际接轨的干型转变,成功接轨国际社会,进入到现代葡萄酒阶段。
不仅是葡萄酒,中粮还引领了中国人食用小包装食用油的消费习惯。中粮打造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食用油生产线,率先将精炼食用油的概念引入国内。1993 年,第一桶福临门小包装食用油在天津工厂正式下线,改变了中国人“吃散打油”的习惯。如今,福临门慢慢的变成了国人厨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家就有福临门”已成为生活的写照。
为了满足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中粮建立了米面粮油糖棉等实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并从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的质量入手,不断的提高产业化水平,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为人民群众奉献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产品。
在为大众提供高品质饮食的同时,中粮在农业科学技术、深加工、物流仓储等多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在马上就要来临的冰雪盛事中,中粮集团绿色制冷技术完成数个国内创新首例,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旗下中粮工科承建国家速滑馆、国家雪车雪橇道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部分项目, 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为冰雪运动提供可持续发展基础。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是本届赛事北京赛区的主场馆,承担滑冰、冰壶、冰球等多项赛事。为向冰雪健儿们提供高品质竞技场所,满足绿色、低碳、高效要求,中粮工科参与完成科技部重点课题“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的应用”,包括二氧化碳方案论证、制冷工艺系统模块设计、全过程技术上的支持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它将更好保障场馆有效运行。“冰丝带”有亚洲最大全冰面设计(12000平方米),制冷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用于冰场融冰、淋浴和餐饮以及除湿再生热,实现冷热联供,极大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
初心未改,壮志未变,中粮制造始终陪伴在大众身边。未来,中粮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推动我们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