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学文化又要思稼穑
日前,《江南时报》记者在对南京市一些中小学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蔬菜以及农事方面的知识甚为缺乏。一位男生被问到如何区分稻子和麦子时,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只是说吃的米就是稻子,吃的面条就是麦子。最后,他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感到不以为然,说他就是知道了什么是稻子什么是麦子,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毋庸讳言,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是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一个通病。在他们的生活中,把小麦当韭菜,把稻谷当高粱的笑线岁的女孩不会缝纽扣。在钢筋水泥中成长的孩子们,吃的是薯条、汉堡包,却未必知道制作这些食物的原料;热衷于穿名牌、比档次,却未必知道纺纱织布……当然,一味责备孩子们恐怕过于苛刻。现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学生们从幼儿园开始接受的便是现代教育,没有农事农活这一课。一个城市小孩,能从电视屏幕上看看田间作物,在旅游途中领略田园风光,就应该说已经开阔了眼界。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机会接触小麦水稻,教他们如何分辨?
青少年生活常识的缺乏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说根源还在我们的教育上。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家长们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的传授,没有专门系统的生活常识教育;学生们的眼光只盯在试卷上,对课外的知识则完全漠视。这不能不说是学生、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一种悲哀。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今天的孩子们既要学现代科学知识,又要思稼穑。
古人云:“不识稻与粱,不知世事艰”,“一餐一饭,当艰难”。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都努力到老百姓中去探求真知,体验民生疾苦。杜甫跟随安史之乱的难民颠沛流离,留下“三吏三别”的千古诗篇;朱德元帅扛着扁担闹革命,方能指挥千军万马。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更是从小热爱大自然。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缪勒从小就喜欢到山郊野外研究自然,终于发现了单个基因的作用,为实验遗传学开辟了新领域;著名歌词作家乔羽特别感谢他父亲从小把他领到大自然和社会的大学校里,让他从小就学习富有生命的知识,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那难以言传的美妙,以至他后来能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影响几代人。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倘若他们今天对基本生活常识都缺乏了解,连稻麦都不分,不能不说是一种知识的残缺。孩子们将来走上社会,第一课就是学会生存,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去掌握,就算懂得再多的语言,会解再多的数学题,也恐怕还是知识的侏儒。今天的生活中,今天的大学中已不乏这样的事例。这种危机应该能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警觉。
- 上一篇:重庆科技馆带你知道 普通大米背面的不普通
- 下一篇:科学网—叫桃不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