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大事】努力让好收成带来好收入

时间:2024-11-26   来源:新闻中心
 

  粮食价格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避免“谷贱伤农”。

  粮食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事关农民当年种粮收益和来年种粮积极性,事关粮食安全。全国粮食收获已近尾声,有关部门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底气。目前秋粮收购已全面展开,秋粮占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产量常年占总产量的75%左右。怎么样才能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努力把“好收成”转化为“好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

  当前粮食价格下降与粮食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密不可分。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但消费需求并未明显地增长,粮食供大于求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导致粮食价格承压下行。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全球粮食供给呈供大于需的态势,全球粮食供应链预期趋稳、高粮价所引发的紧张情绪逐步释放,全球粮食价格大大回落,给国内市场带来传导效应,但影响有限,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小于国际市场。分品种看,国内大米连续多年供大于需,印度放宽大米出口政策引发全球大米价格暴跌,大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玉米产需缺口任旧存在,但新季玉米增产、进口增加,玉米供应增加、需求不足,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的新问题,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与玉米相比,国内大豆产需缺口较大,进口依赖度高,价格和国际市场高度关联,受国际大豆价格下行和进口量增加的传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持续走低。

  粮食价格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粮食价格过高,会造成“米贵伤民”;价格过低,会造成“谷贱伤农”。在种粮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粮食价格走低,种粮收益空间收窄,部分农民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极大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避免“谷贱伤农”。从目前来看,粮价出现止跌企稳迹象。

  政策性收购是我国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旨在防止价格大大波动、保护农民利益并维护市场秩序。有关部门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大粮食收储调控力度,分品种施策,根据玉米、稻谷、大豆等市场运行特点,各有侧重、精准调控,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从目前来看,各级储备库加快储备粮轮入收购,今年我国继续在主产区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江苏和河南两省已经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中储粮集团等涉粮央企、地方粮食骨干企业主动服务调控政策,充分的发挥仓容、资金、渠道、人才、管理等多方优势,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对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粮食价格预期起到非消极作用,带动粮食加工公司、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形成多元主体踊跃入市的良好局面。

  市场化收购仍是粮食收购的主力军。各地强化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充分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为企业入市收购创造有利条件。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产销洽谈活动,加强产销衔接和农企对接,促进粮食跨区域高效顺畅流通。粮食加工业是促进主产区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推动粮食加工业向主产区、产粮大县集中,提高主产区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推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有效化解主产区存在的卖粮难、效益低的问题。

关于我们

开云app体育端下载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开云app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官网下载 备案号:赣ICP备1901360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