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收获中几比农业合作的丰硕果实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慢慢的变成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
由中国企业和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莱基自贸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于2006年启动项目建设...
经过十余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
几内亚比绍地处西非,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素有“热带水乡”之称。热巴河自东北蜿蜒而来,支流纵横,经年累月润泽着沿岸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几内亚比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成为西非最重要的水稻产地之一。几内亚比绍人民素以大米为主食,但原始粗犷的耕种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扰,无法保障大米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内亚比绍政府力推腰果种植以出口创汇,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减少,大米产量一下子就下降,政府不得不大规模进口大米。为帮助几内亚比绍充实“米袋子”,中国政府自上世纪70年代就派农业专家到该国开展农业合作。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按期向几内亚比绍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至今已有11期共230多名专家到巴法塔省等地开展农业技术援助合作。20多年来,中国专家组与当地农民同耕同作,结下深厚友谊。中国专家组注重“授人以渔”,在巴法塔省及周边地区开辟了多个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田,向当地稻农传授水稻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知识,并向几内亚比绍全国水稻产区捐赠农机具和化肥;建设品种繁育技术体系,累计为几内亚比绍选育符合当地种植条件和需求的水稻品种37个,近3年培育水稻良种超3万公斤;着力培养农业人才,向2.2万人次提供各类农业技术培养和训练,为提升几内亚比绍农业生产水平作出积极贡献。如今,几内亚比绍水稻每季种植培养面积已从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在中国专家组工作覆盖的奥约、加布和巴法塔三省,水稻单产从每公顷1.4吨增至4.9吨,示范区内可达每公顷8.5吨。几内亚比绍的粮仓充实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2018年,中国—几内亚比绍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入选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布的“中国对外农业援助的成效与经验”典型案例。中几比农业合作获得几内亚比绍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好评。去年11月,几内亚比绍农业、森林与农村发展部部长兰巴率团赴华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兰巴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真诚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向该国各领域尤其是农业领域提供的大量无私帮助,称赞这些援助有效缓解了该国农业人才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真心换得真情,实绩赢得认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实亲诚理念引领下,中几比农业合作大有可为。近日,两国政府已就新一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完成换文。中方将继续立足水稻种植,同几内亚比绍开展高产栽培、品种繁育等农业技术合作,在寄托着几内亚比绍人民吃饱吃好、改善生活的希望的稻田里,不断收获中几比农业合作的丰硕果实。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慢慢的变成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伴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中国制造”正通过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多国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肯尼亚电动汽车初创公司BasiGo董事总经理摩西·恩德里图说,由于和中国的合作,东非国家向绿色出行转型的前景光明。
由中国企业和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莱基自贸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于2006年启动项目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西非地区顶级规模的自贸区之一,园区内电、气、水、通信和道路基础设施完善,为企业的入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有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入园企业118家,已投入运营的企业62家,正在开工建设的企业14家,涉及日化用品、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电子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仓储物流等行业。经过18年发展的莱基自贸区为尼日利亚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有效助推该国工业化进程,拉动进出口贸易,同时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经过十余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外籍员工们也一起努力,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既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实现了人生的抱负和价值。
提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的鹅肝,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其实,人们在全球各地品尝到的美味鹅肝,有可能来自中国东部的一个县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位于大别山间、淮河中游南岸,水系发达,农业、畜牧业底蕴深厚。中国向全球出口的鹅肝中,有约一半就产自这里。玫瑰鹅肝、樱桃鹅肝、红酒金砖鹅肝……在霍邱当地的鹅肝加工厂,一系列创新的鹅肝深加工产品让中式餐饮的精髓和法式食材鹅肝碰撞出美味的火花。